在智能手机竞争红海中,魅族发布了 2017 年度的重磅产品 PRO 7。它传递着设计师对用户需求的更深层级理解。
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机,是人类从简单的沟通到多元的信息传递、信息获取,是生活需求向心灵需求的演进。
手机的人机交互,则是这个演进的关键。怀着对 PRO 7 画屏交互设计的好奇心,笔戈科技采访了画屏的交互设计师关超雄。
关超雄,1987 年生于广东云浮,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,曾供职于腾讯,为魅族 M9 ROM、Flyme 1.0、Flyme 2.0、Flyme 3.0 做过交互设计,现负责 PRO 7 画屏交互设计。
「从 PRO 7 概念设计到最终产品定型,ID 团队、Flyme 系统 、营销、BSP、供应链等等,跨事业群联动部门之多前所未有,推进工作极为浩繁,前几任 PRO 7 的产品经理说,这个项目有毒。」关超雄说。
画屏的位置、大小都有多个版本,导致画屏的交互设计也随之多次推倒重来,工程师们超负荷工作。
现在看到的画屏交互相对简洁,原始的设计要更为饱满,几乎是一台小型手机,具备很强的独立性。
但这些丰富的功能,并不是设计师一开始想呈现给用户的。
即使画屏的功能丰富如 Apple Watch,也不能把 PRO 7 设计理念表达出来。画屏是作为人与手机之间的一个情感化的窗口。主屏可以更好的实现的功能,画屏就不再去重复。
初版圆形画屏的交互设计图之一
1 画屏是否需要截屏?
Q:据说画屏的截屏功能开始是有的,后来又被去掉了?
A:主屏幕的截屏逻辑已为大众所接受,画屏需要另外一套截屏逻辑,经过很多方案的测试迭代,定为双指同时触摸前后屏幕。
但这个交互也存在问题,前后屏幕被触摸的时间稍长,用户会条件反射为反应迟钝,体验不佳。时间太短,又引发了一个误触率过高的问题,在正常握持、装在兜里的时候都可能会误触前后屏幕导致无效截屏。
综合权衡,这个功能又被去掉了。我们现在准备设计另外一种解决方案。
一个功能带来的实用意义大于弊端,又是现实使用场景中的高频需求,谁能解决这个弊端,谁就可能赢得用户的好感多一些。
魅族在人机交互逻辑上向来就有独到理解。
比如,安卓手机常见的底部的三颗按键,在现实操作看起来得心应手,却带来了很高的误触率问题。这个弊端被魅族以 mBack 解决,后来引得众多厂商模仿。
2 关怀于无声处?
Q:画屏启动默认翻转亮屏,利用陀螺仪去感知翻转时产生的水平夹角,然后启动画屏。正常使用中手机也是倾斜的,倾斜多少度才启动画屏?
A:夹角小启动,会造成无效的电量消耗,夹角过大才亮起,会让用户条件反射为反应迟钝。
这就需要大量的场景测试,测试出一个主动翻转手机和正常使用的临界夹角,当夹角超过这个零界点,画屏启动。超过另外一个翻转夹角,则画屏自动关闭。
Q:晚上躺在床上使用手机时,夹角天然存在,当翻转画屏朝下的时候,画屏又关闭了。这种特殊使用场景,该怎么办?
A:这种场景确实是个难题,所以我们又加入了双击亮屏。
手机背部的画屏没有光线传感器,导致不能感知到使用场景中的环境亮度,从而调节亮度。
但加入光线传感器,又会让背部开孔过多,影响美观。
经过多个方案的迭代测试,想到借用主屏幕光线传感器的数据 X 「测试系数」来调节画屏的亮度,如此可以避免白天画屏的亮度不高,晚间又不至于因过亮干扰睡眠。
3 画屏相机的轻与重。
Q:听说画屏相机的功能已开始做得很丰富,后来量产的时候又删改了,为什么?
A:开始连手动曝光补偿、ISO、手动对焦等都可以在画屏上实现,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。
但是对于多数用户而言,这不见得完全是好事,综合体验曲线可能是下滑的,后来就去掉了。
Q:很多用户的自拍需求是颜值,并不要那么清晰,毕竟像金城武和林心如的颜值只是少数。美颜自拍就显得尤为重要,PRO 7 的后置定制双摄像头会不会反而因为拍得更加清晰,而让女性用户感到恐惧?
A:主摄像头也是有美颜算法的,经过美颜算法可以让用户利用画屏取景,可以获得比单薄的前置摄像头更高素质的自拍照同时又会很好看。
Q: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自拍,因为背景环境的凌乱导致自拍照整体观感下降,很多女性自拍三千,最终发朋友圈只取一张。
A:使用画屏取景自拍,利用主相机的虚化算法将背景中的杂乱环境弱化掉,凸显人物主体,这样自拍对环境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了。
画屏取景拍照全比例缩放,所见即所得。
4 通知提醒 。
Q:现代人的信息是过载的,手机推送过来的信息太多了之后,人们干脆都不看了。即使很有耐心,在一堆杂乱信息里找重点,也很麻烦。
A:主屏幕的短信、微信、电话、邮件、红包、日历提醒,在画屏上都会有一个简洁精致的动画作为提醒。
越明快的提醒可能越有效,既可以让用户不被干扰,又不至于会漏掉重要的信息。
5 个性化展示 。
Q:用户的需求非常多,而且很贪婪,你会发现如果都满足,最终这个功能就会臃肿,让人一看到就手足无措,而这就考验设计师对用户需求本质的洞察能力。
A:有很多微小的细节,可能用户注意不到,但设计师一样用了心。
例如,聊天状态,发送 emoji 表情时,画屏也会同时显示表情。 来电,音乐,打字,天气、邮件都会有不同的状态显示。
也有一些讨巧的设计,通话时,画屏会显示通话的对象,此时连击三次会随机修改通话对象的名字,例如「乔布斯」「彭于晏」「哆啦 A 梦」等。
画屏亮屏状态下默认显示的壁纸也可以自定义更换,也可以去商店下载,官方提供了 API 接口,开发者可以设计含有时间,天气等信息的画屏壁纸。
6 画屏的设计初衷。
Q:大多数人用这块画屏的确是为了体现不一样,但对于一些发烧玩家而言,可玩性又少了一些,在这两类人群之间,你们如何平衡?
A:画屏的设计初衷,对外展示作用大于用户自己使用的意义。
画屏是维系我们和手机之间关系的一个东西,是一个对外展示自我的窗口,是一个获取必要信息的窗口,不用来承载很「重」的功能。
它类似于一个人的「纹身」,更多的时候用来穿搭自己的状态和个性。画屏让手机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,而成为个人情绪的窗口。
如果开放更多的画屏接口给开发者,画屏的功能会更加的丰富,用户能搞出更多有意思的功能。这可能又会面临一个功能臃肿的问题,是好是坏,很难说。
在满足大众欲壑难填的需求和综合体验的权衡上,你很难去做决定,可能尝试是个好的开始。
在画屏上市后,我们听取了用户和市场最真实的心声,于是进行了画屏 2.0 的设计,包括扩展更强的实用性,让用户可以真正的应用起来,进一步支持普通模式下的 MP3,扩展支持个人名片,更多合作内容将会在画屏上运用起来。
我们正在抓紧时间设计,画屏 2.0 争取在十月份以前上线。
画屏 2.0,你有什么期待?
推荐阅读:四川企业新闻网